新型校园文化设计,如何打造“情意空间”?
日期:2022-05-17 11:27:12
来源:磐石品牌服务机构
作者:磐石品牌
美国著名现代建筑大师Louis Isadore Kahn(路易斯·康)说:“学校之初,是一个人坐在一棵大树下,当时他不知道自己是教师,他为一些人讨论他的知识,这些人也不知道他们就是学生。这些人请求他们的孩子也听这个人讲授,一些空间设立起来,这就是最早的学校。”
路易斯·康试图说明,学校的存在意愿,早在“人坐在树下”这样的空间行为关系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。学校精神的本体,是我们需要在设计中挖掘、表达的东西。
>>> 学校的环境对于学生们有着怎样的影响?
美国教育家布莱森说:“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在默默的对孩子们发表演说,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”。
校园环境属于校园显性文化的部分,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, 实际上校园空间并非孤立于教学体系而存在,它可以融合于办学理念来进行设计,并服务于教学体系。学校空间设计可以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应的理念,服务于课程的多样性和深度性,从而更加全面有效地为学生赋能,让学生可以在环境场景中突破固化学习思维的限制,与内在建立链接,所有看到的、听到的、感受的、触摸的、体验的都可以是美育化人的过程,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亦可提升学习效率。
环境对人影响潜移默化,学校作为孩子们的第二个家,我们在做校园设计的过程中,如何把情感,包括项目完成后它所带来的意义融入其中,这是需要校方、设计方、建设方共同思考与合作的,即打造情意校园,健全人格。
>>> 学校空间设计有哪些类型?
对于学校空间,主要有五种类型划分。首先是交往行为的空间划分,包括活动空间、观察空间和隐蔽空间。
1-交往行为的空间划分
2-室内外结合的学习交流空间
3-室内空间
4-室外空间
5-过渡空间
“情意空间”的校园,我们期待用真情去感化,用智慧去启迪,用人格去熏陶,用培育花朵的精心去栽培个性千差万别的孩子们。用更多的实践活动,让每一个孩子得到全面与个性的发展。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,成为独立、自信、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,培养学生成为学会感恩、学会学习、学会生活的人。
>>>如何用设计,串联起一套完整的校园文化系统?
一所学校的校园文化似乎是随处可见的——它跃然于每一个LOGO,导视牌,甚至于每一处校园景观建筑上。
但设计语言中的校园文化又是内敛且寓意深刻的——线条,色彩搭配,几何图形的拼凑,元素巧妙地搭配……组合成贯穿校园的完整美学系统同时,也讲述着学校的精神理念。
那么,该如何用设计,串联起一套完整的校园文化系统,并使学生在其中找到归属感呢?
1、视觉设计
根据文化环境定位,加入元素与色彩的构想
不同的色彩有着不同的话语传递和情感共鸣,在颜色选择过程中,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的教育文化和理念,挖掘出其对于学生的性格培养、情感体验有怎样的方向,最终形成对于性格塑造、情感教育有着促进作用的学校专属色彩应用体系。
2、应用设计
拓展校园文化,使其扎根校园,延伸至校外
将学校LOGO设计与辅助图形结合,设计出符合学校精神与特色的主题式延伸品。需考虑到各方面场景中对学校品牌形象的强化,在办公,礼仪,对外各方面设计做不同延伸品,为学校提供选择及便利。
这些延伸品不仅可以在学校办公及活动中代表学校形象,传递学校理念文化,也可作为对外礼品及纪念品进行对外的精神文化传播。
3、室内导视设计
基于文化元素,提取关键设计语言
室内导视尽量采用统一的基因色彩,提取出适合学校风格的元素进行导视设计。将关键的设计语言反复利用,可以达到很好的系统性与流畅感。
4、户外导视设计
体积较大,造型融入巧思,以形状替代色彩
户外导视则为了方便远近距离的观看感,主要设计改变的则是不同形状上的改变。同样采用适合学校文化的设计元素,呈现办学核心表达的科学和理念。
除此之外,还有功能区、公共区、走廊、寝室、教学区等区域的文化设计提升,都需要结合整体设计元素和学校的特色文化进行设计。
学校,承载梦想,扬帆起航。
校园文化的提升,并非一味追求设计的精巧,工艺的精致,更多的思考应该是通过建筑与景观的配合,承接起孩子们对于理想校园的想象,在满足校园育人的基本功能下,提供给学生、老师更丰富的校园生活,从而让学校与孩子们一起,在每一个丰收季结出丰硕的果实。